出租司机自制抗癌药为父治病:海外代购被禁
海外代购抗癌药被禁,王强失去了获取廉价药的途径。面对身患癌症、日渐衰弱的父亲,他陷入了焦虑。为了自救,他决定铤而走险,自己动手加工抗癌药。
王强的制药工具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一台仅花费120元的精密天平,一些蓝白相间的胶囊壳,以及从网络上购买的药物原料。他打算将这些原料加工成每粒4克的抗癌药物,以减轻正规药物上万元一个疗程的经济负担。
这位东北汉子无奈地说:“我知道这是违法的,但实在没办法了。”他和他的父亲是生活在黑龙江绥化的普通农民,没有太多收入。之前,王强的父亲一直服用儿子从印度代购的抗癌药物,价格仅为原版药物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提示,王强的做法风险极大。网上声称代购外国抗癌药的,其采购渠道十分可疑,药品真假和质量毫无保证。对于王强这样的家庭来说,购买这些药品几乎是一场。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是某些癌症患者的特效药,但王强的家人连一盒正版药都买不起。与一年前相比,王强60多岁的父亲的病情已经好转。咳嗽减少了,也愿意和人说话了。王强认为,这些改变都归功于一种名叫“易瑞沙”的抗癌药。
易瑞沙等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是符合条件的肺癌患者的特效药,具有神奇的疗效。高昂的药价让许多患者望而却步。以易瑞沙为例,其生产商是英国制药公司阿斯利康,每天一粒的费用为1500元,这对王强一家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王强的父亲靠9亩农田维持生计,每年收入仅1万元。当他在2013年被确诊为肺腺癌晚期时,这个家庭的全部积蓄只有5万元。王强曾拒绝医生建议的先化疗再手术的治疗方案,因为无力承担手术费用。
但癌细胞并未停止攻击。从医院回来后,王强的父亲身体状况迅速恶化。当王强在北京求医时,一位医生告诉他试试易瑞沙。除了医院药房的正版药,这种药还有来自印度的仿制药在私下销售。但王强几乎跑遍了附近的药房都没有找到这种药。他上网查询后才发现另一种获取药物的方式。
药品研发的高额成本使得医药公司在新药上市前都会申请专利。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其成员国都应遵守专利制度的相关规定。正版药物的昂贵价格让许多患者无法承受。而王强的家庭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无力承担高昂的药费,只能寻找其他途径获取药物以延续生命。印度的专利保护制度起步相对较晚,直到2005年才逐步确立。其保护范围相对有限,像易瑞沙这类重要药物并不在保护之列。这样的制度空白为当地制药公司提供了可乘之机。原本售价高达500元一粒的易瑞沙,印度仿制版本的价格却仅需50元,价格之差异巨大。
根据我国《药物管理法》的规定,未经许可擅自生产销售的药物均被视为假药,严禁流通。尽管面临着法律的严格监管,但在巨大的价格差异面前,一条印度仿制药流入国内的渠道仍旧悄然兴起。
王强,一个普通的东北汉子,当他在北京昏暗的网吧里偶然发现这一网购业务时,那一刻的他犹如在黑暗中瞥见了一缕曙光。他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挣扎,因为他深知正版药物的昂贵。自从父亲被诊断为癌症后,他们家的生活便陷入了困境,新衣未添,菜品以廉价为主。
在连续9天的网络资料搜寻与深入研究之后,王强决定冒险尝试这种价格相对低廉的印度仿制药。按照常规,服用分子靶向药物前应先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药物对特定基因突变患者的有效性。面对高昂的基因检测费用,王强选择了放弃这个步骤,理由简单而残酷“太贵了”。
他的选择并非易道,面临着法律风险、药效不确定性等多重压力。在现实的压力下,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这个故事不仅揭示了药品专利保护的重要性,也反映了普通百姓在面对高昂药价时的无奈与挣扎。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困境的时代,愿每个人都能拥有健康和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