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
方法:通过抽血检测血液中的PSA水平,这是一种由前列腺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PSA值应低于4ng/mL,若超过此范围可能提示前列腺癌风险。
注意事项:PSA升高也可能由前列腺炎、良性增生或尿道操作引起,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判断。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从45岁开始筛查。
2. 直肠指诊(DRE)
方法:医生通过肛门触诊前列腺,检查其大小、质地及是否有异常结节。若发现硬结或不对称增厚,需警惕肿瘤可能。
局限性:对位于前列腺中央区的肿瘤可能漏诊,因此常与PSA联合使用。
3. 影像学检查
多参数磁共振(MRI):能清晰显示前列腺内部结构,识别可疑病灶,并指导靶向穿刺。
超声检查:经直肠超声可辅助观察前列腺回声异常,但特异性较低,多用于穿刺引导。
4. 穿刺活检
适用情况:当PSA异常或影像学发现可疑病灶时,需通过穿刺获取组织进行病理确诊。目前多采用MRI-超声融合靶向穿刺,提高检出率。
5. 其他辅助指标
游离PSA与总PSA比值:若游离PSA占比低于10%,前列腺癌风险较高。
PSA密度/速率:结合前列腺体积或PSA变化趋势,可进一步评估风险。
筛查建议:
普通人群:50岁以上男性每年进行PSA检测,必要时结合直肠指诊。
高风险人群(如家族史、非裔美国人):建议提前至45岁筛查,并增加检查频率。
早期筛查能显著提高治愈率,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一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