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漏诊的主要原因
肿瘤体积较小:直径小于0.5cm的早期肿瘤或扁平病变,彩超难以分辨,容易漏诊。
位置隐蔽:如膀胱颈部、侧壁或后壁的肿瘤,可能因声波穿透受限或肠道气体干扰而漏检。
膀胱充盈不足:未充分憋尿时,膀胱壁皱褶可能掩盖小肿瘤;过度充盈则可能拉伸膀胱壁,导致微小病变被忽略。
特殊病理类型:微乳头状瘤或扁平上皮瘤等,其超声表现与正常组织相似,易漏诊。
2. 女性患者的特殊性
解剖差异:女性盆腔结构(如子宫、附件)可能对膀胱超声成像造成干扰,尤其是合并子宫肌瘤等疾病时,易误诊或漏诊。
泌尿系统感染混淆:女性更易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若合并膀胱炎,可能掩盖肿瘤的超声表现。
3. 提高检出率的建议
联合检查:彩超初步筛查后,建议结合膀胱镜(金标准)、CT/MRI或尿细胞学检查以降低漏诊率。
规范操作:确保膀胱适度充盈(憋尿后检查),并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
关注症状:如血尿、排尿习惯改变等,即使彩超阴性也应进一步排查。
4. 漏诊后的应对
若临床高度怀疑但彩超未发现肿瘤,需通过膀胱镜直接观察并取活检确诊。部分案例显示,即使彩超漏诊,后续膀胱镜或手术仍可发现肿瘤。
综上,彩超对膀胱肿瘤的筛查有一定价值,但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