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用化疗药物分类
1. 烷化剂类
代表药物: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氮芥
作用机制:干扰DNA复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常用于淋巴瘤、白血病等。
2. 抗代谢类药物
代表药物:氟尿嘧啶、吉西他滨、培美曲塞
作用机制:阻断核酸代谢,影响DNA/RNA合成,多用于消化道肿瘤、肺癌等。
3. 植物碱类
代表药物:紫杉醇、多西他赛、长春新碱
作用机制:破坏微管功能或抑制有丝分裂,适用于乳腺癌、卵巢癌等。
4. 铂类化合物
代表药物:顺铂、卡铂、奥沙利铂
作用机制:与DNA结合形成交联,抑制肿瘤复制,广泛用于肺癌、睾丸癌等。
5. 抗生素类
代表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丝裂霉素
作用机制:嵌入DNA结构阻断合成,常见于乳腺癌、淋巴瘤治疗。
6. 激素类及靶向药物
代表药物:他莫昔芬、安罗替尼(靶向药)
作用机制:调节激素水平或特异性抑制肿瘤通路,如安罗替尼联合化疗获批用于软组织肉瘤一线治疗。
二、个性化用药原则
病理类型:如肺腺癌常用培美曲塞+铂类,鳞癌多用吉西他滨。
分期与耐受性:晚期患者需综合评估副作用(如抑制、肝肾毒性)调整方案。
联合用药:例如安罗替尼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软组织肉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 8.6个月 vs 3.0个月)。
三、注意事项
化疗可能引发恶心、脱发、抑制等副作用,需定期监测血象并配合支持治疗。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循肿瘤专科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