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肝癌 >>

肝肿瘤病理切片(肝肿瘤病理切片怎么做)

肝癌 2025-07-17 20:57肝癌症状www.zhongliuw.cn

肝肿瘤病理切片是诊断肝脏疾病尤其是肝肿瘤的金标准,通过显微镜观察肝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可以明确肿瘤性质、类型和分化程度,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决定性依据。下面将详细介绍肝肿瘤病理切片的完整制作流程、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肝肿瘤病理切片制作流程

1. 标本采集与固定

肝肿瘤标本的采集是病理切片制作的第一步,通常通过手术切除、穿刺活检或内镜下钳取获得。采集时应使用无菌器械,避免组织污染,并完整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正常组织以便于观察交界区域。

固定处理

  • 标本离体后需在30分钟内放入固定液(常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
  • 固定时间根据标本大小而定:大标本不少于6小时,小标本不少于3小时
  • 标本与固定液比例建议1:4-20,确保充分浸没
  • 固定温度需控制在37℃以下,防止组织过热变形
  • 常用的固定液包括10%中性福尔马林、海利氏液(特别适合肝脏等造血器官)等。固定完成后需用流水冲洗标本,去除多余固定液。

    2. 组织处理与包埋

    固定后的肝组织需要经过一系列处理才能进行切片:

    脱水处理

  • 使用梯度酒精(通常从70%到100%)逐步置换组织中的水分
  • 脱水过程需缓慢进行,防止组织收缩变形
  • 脱水时间根据组织大小调整,通常需要数小时
  • 透明与浸蜡

  • 脱水后组织需经二甲苯等试剂透明化处理
  • 将透明后的组织浸入熔化的石蜡中(温度约60℃)
  • 浸蜡时间一般为2-4小时,使蜡充分渗透组织
  • 包埋用石蜡必须过滤,确保无杂质
  • 包埋时将处理好的肝肿瘤组织置于包埋盒中,倒入液态石蜡,冷却后形成均匀的蜡块。包埋时需注意组织的方向,确保能切出有诊断价值的切面。

    3. 切片与贴片

    切片过程

  • 使用旋转式切片机将蜡块切成3-5微米的薄片
  • 切片刀必须保持锋利,切片厚度均匀
  • 胃镜、穿刺等小活检组织需作连续切片,数量不少于8张
  • 切片时应匀速操作,避免切片机震动导致厚薄不均
  • 贴片技术

  • 将切好的薄片漂浮于40℃温水浴中展开
  • 用载玻片捞取组织片,置于玻片中间位置
  • 各块组织的方向应保持一致,便于观察
  • 贴片后需在60℃烘箱中烘干30-60分钟
  • 肝肿瘤病理切片染色与诊断

    1. 染色技术

    肝肿瘤病理切片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其他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可根据诊断需要选择:

    HE染色流程

    1. 切片脱蜡:二甲苯I、II各10分钟

    2. 水化:梯度酒精(100%-70%)各5分钟

    3. 苏木精染色:5-10分钟

    4. 分化:1%盐酸酒精数秒

    5. 伊红染色:1-3分钟

    6. 脱水透明:梯度酒精至二甲苯

    7. 封片:中性树胶封固

    染色质量控制

  • 染色前需充分脱蜡,否则影响染色效果
  • 染色液需定期更换,保持最佳染色效果
  • 封片时不得有气泡和树胶外溢
  • 标签必须贴于玻片左侧,编号清晰
  • 2. 病理诊断要点

    肝肿瘤病理诊断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完成,需遵循系统的观察方法:

    肉眼观察

  • 初步判断切片来自肝脏组织
  • 观察切面色泽、质地是否均一
  • 识别可能的病灶区域
  • 显微镜观察

  • 低倍镜(10×10)
  • 确认肝组织结构
  • 判断组织正常与否
  • 定位病变区域
  • 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
  • 高倍镜(10×40)
  • 观察肝细胞形态细节
  • 评估核浆比例
  • 检查核分裂象
  • 分析肿瘤分化程度
  • 肝细胞癌的典型病理特征包括:肝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大浓染、核浆比增高、细胞排列紊乱等。而胆管细胞癌则表现为腺样结构、细胞立方或柱状、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等。

    肝肿瘤病理切片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1. 临床应用价值

    肝肿瘤病理切片在临床诊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诊断方面

  • 明确肿瘤良恶性:良性肿瘤细胞形态规则,恶性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
  • 确定肿瘤类型:如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性癌等
  • 评估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
  • 检测特殊标志物: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 治疗指导

  • 手术切缘评估:判断肿瘤是否完全切除
  • 治疗方案选择:根据病理类型决定手术、化疗或靶向治疗
  • 预后评估:根据分化程度和浸润范围预测疾病进展
  • 2. 质量控制要点

    确保肝肿瘤病理切片质量的关键注意事项:

    术前准备

  • 充分了解临床病史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 准备齐全的取材器械:解剖刀、剪刀、镊子等
  • 准备多种固定液以备不同需求
  • 术中注意事项

  • 取材要全面,包括肿瘤组织、交界组织和正常组织
  • 及时固定,防止组织自溶
  • 规范标记,避免标本混淆
  • 术后管理

  • 切片应在取材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
  • 交付医师时当面清点切片数量
  • 剩余组织妥善保存,以备后续检查
  • 特殊类型的肝肿瘤病理检查

    1. 术中冰冻切片

    对于肝脏手术中的快速病理诊断,可采用冰冻切片技术:

    应用场景

  • 手术切缘评估
  • 肿瘤性质快速诊断
  • 移植肝评估
  • 技术特点

  • 省去脱水和浸蜡步骤,直接冷冻切片
  • 全过程仅需15-20分钟
  • 诊断准确性略低于常规石蜡切片
  • 诊断挑战

  • 肝内胆管癌可能沿肝窦和胆管浸润性生长
  • 转移性肿瘤需与原发肿瘤鉴别
  • 冰冻伪影可能影响诊断
  • 2. 肝穿刺活检切片

    对于不宜手术的肝肿瘤患者,穿刺活检是重要诊断手段:

    技术要点

  • 影像引导下准确定位穿刺
  • 获取不少于3条组织,长度1-2cm
  • 立即固定,防止组织破碎
  • 病理评估

  • 重点观察少量组织中的特征性改变
  • 可能需要多次切片寻找诊断依据
  • 结合免疫组化提高诊断准确性
  • 肝肿瘤病理切片的制作与诊断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需要病理科医生和技术人员的密切配合。从标本采集到最终诊断,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必须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病理诊断依据。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