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甲胎蛋白(AFP)
特点:AFP是肝癌诊断中最常用的标志物,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约为50%-70%,即约30%-50%的肝癌患者AFP可能不升高。
正常值:通常为[2][[6][[3[3][[3][5][9]<20ng/ml,婴儿期或妊娠期可能生理性升高。
临床意义:AFP阳性可能早于肝癌症状出现8-11个月,对早期筛查有价值3]。但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AFP轻度升高,需结合影像学检查11]。
2. 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GGT-II)
特点:阳性率高达90%,特异性达97%,假阳性率低,对小肝癌的检出率也较高(76%)]。
优势:与AFP互补,尤其适用于AFP阴性的肝癌患者9]。
3. 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DCP)
特点:阳性率约67%,对亚临床肝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但良性肝病或转移性肝癌也可能呈阳性。
正常值:40[90[2][3][9]<μg/L2]。
4. α-L-岩藻糖苷酶(AFU)
特点:阳性率约75%,特异性%,对AFP阴性肝癌的辅助诊断有意义,但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
正常值:35[25199[6][8][93[9][13
. 其他辅助标志物
CA-/CEA:主要用于胆管细胞癌或转移性肝癌的诊断,但特异性较低,可能与消化道肿瘤交叉]。
AFP-L:AFP的异质体,对肝癌特异性更高,常用于鉴别诊断]。
注意事项
联合检测:单一标志物局限性大,通常建议AFP联合GGT-II、异常凝血酶原等提高检出率。
动态监测:术后或治疗中,标志物水平变化可反映疗效或复发风险。
- 影像学结合:肿瘤标志物需与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结合,避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