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的止痛治疗通常遵循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三阶梯止痛原则”,根据疼痛程度选择不同阶梯的药物。以下是具体的用药方案:
1. 轻度疼痛
药物类型: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或解热镇痛药。
常用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等。
特点: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缓解疼痛,适合轻度疼痛患者。
2. 中度疼痛
药物类型:弱类药物,可能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
常用药物:、可待因、氨酚双氢可待因等。
特点:若疼痛持续或加重,可能需升级为强类药物,因弱类可能存在“天花板效应”(剂量增加但效果不显著)。
3. 重度疼痛
药物类型:强类药物,常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
常用药物:(速效片或缓释片)、(如奥施康定)、透皮贴剂、氢酮等。
给药原则:优先口服,按时给药而非按需,以维持24小时无痛状态。
4. 辅助治疗
其他药物: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或镇静剂可联合使用,尤其对伴有失眠或情绪问题的患者。
抗肿瘤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也可能间接缓解疼痛。
注意事项
个体化用药:需根据疼痛性质(如骨转移、内脏痛)选择药物,例如骨转移疼痛可能优先用非甾体类药物。
处方限制:强类药物属于精麻药品,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如果疼痛持续或难以控制,建议及时就医调整方案。心理支持和抗肿瘤治疗也是综合管理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