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原则:推荐接种,但需个体化评估
肿瘤患者因免疫力较低,感染新冠后重症和死亡风险更高,因此专家普遍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打、必须打、尽快打”。但具体接种时机需结合肿瘤类型、治疗阶段和身体状况综合判断。
2. 适合接种的情况
康复期患者:已完成放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1个月以上,且无严重不良反应者。
内分泌治疗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如子宫内膜增厚、脂肪肝等)可接种。
实体瘤患者:如乳腺癌、肺癌、肝癌等,优先推荐接种。
术后患者:根治性手术后恢复良好,或术后3年以上处于随访期者。
3. 需暂缓或避免接种的情况
治疗期间:正在进行化疗、放疗、免疫治疗或移植的患者需暂缓,建议治疗结束1-2周或3个月后再接种。
血液肿瘤患者:如白血病、淋巴瘤,因免疫应答较弱,部分指南不建议接种。
严重免疫抑制或过敏史:对疫苗成分过敏或晚期肿瘤一般状态差者禁忌接种。
4. 接种注意事项
疫苗类型与剂量:国内灭活疫苗安全性较好,部分专家建议肿瘤患者接种两针以增强保护效果。美国指南则推荐免疫功能低下者接种三针。
防护与监测:即使接种后仍需做好防护,感染后及时治疗。
5. 争议与补充
中外差异:国际指南(如《自然》杂志)更积极推荐所有肿瘤患者接种,而国内部分观点因缺乏数据持谨慎态度。
非实体瘤争议:血液肿瘤是否接种仍需更多研究支持。
肿瘤患者接种疫苗需与主治医生充分沟通,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最佳时机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