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临床常见的肿瘤筛查项目,体检中涉及的肿瘤检测通常包括以下几类核心内容,具体项目需结合个人风险因素和医生建议选择:
一、基础肿瘤标志物检测
1. 血液肿瘤标志物
常规组合:包括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CA19-9、CA12-5(女性)、CA15-3(女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男性)等,用于辅助筛查肝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
局限性:单项指标升高可能由良性疾病引起,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 扩展组合
肿瘤八项/九项/十二项:不同医院套餐可能包含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覆盖肺癌、食管癌、宫颈癌等更多癌种。
二、影像学与内镜检查
1. 全身扫描(PET-CT)
对疑似癌变或转移病灶的精准定位,准确性可达95%以上,适合高风险人群。
2. 胃肠镜检查
直接观察胃肠道黏膜病变,可取样进行病理确诊,是胃癌、肠癌筛查的金标准。
3. 其他影像
低剂量螺旋CT(肺癌)、超声(肝癌、乳腺癌)、MRI(脑瘤等)针对特定器官。
三、病理学与基因检测
1. 组织活检
通过内镜或穿刺获取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良恶性的最终依据。
2. 基因检测
如EGFR、ALK等基因突变分析,指导非小细胞肺癌等靶向治疗。
注意事项
个性化选择:筛查项目需根据年龄、性别、家族史及症状定制,例如女性需加做宫颈TCT/HPV检测,男性关注PSA。
非诊断性:肿瘤标志物仅提示风险,确诊需结合影像和病理。
建议咨询医生制定针对性方案,避免过度检查或遗漏关键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