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能原因
1. 药物有效控制
若肿瘤未增大且保持稳定(如用于不适合手术的保守治疗),可能表明药物已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属于治疗成功的表现。
部分患者需更长时间观察(如4-6个月),肿瘤可能先稳定后逐渐缩小。
2. 耐药性或药物不敏感
长期使用同种靶向药可能导致耐药性,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认耐药机制(如T790M突变、MET扩增等)。
部分肿瘤对特定靶向药天然不敏感,需更换其他靶向药或联合治疗。
3. 治疗方案局限性
骨转移等特殊病灶可能对靶向药反应较差,需联合放疗或介入治疗。
靶点表达不足或药物剂量不足也可能影响疗效。
二、应对建议
1. 医学评估与调整
定期复查影像学(如CT/PET-CT)和肿瘤标志物,评估病情是否稳定或进展。
若肿瘤增大或标志物升高,需调整方案(如换药、联合化疗/免疫治疗)。
2. 联合治疗策略
耐药后可考虑“靶向药+化疗”或“靶向药+免疫治疗”(如阿替利珠单抗联合方案)。
局部进展时可联合放疗或手术。
3. 患者管理
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漏服或剂量不足。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清淡饮食、酒)并关注心理状态。
三、典型案例参考
部分患者通过多次换药实现长期肿瘤控制(如40个月无进展)。
新型药物(如TROP2靶向ADC)对耐药EGFR突变肺癌显示潜力。
建议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后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