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离肠癌有多远?什么情况下要做肠镜?专科医生告诉你
在漫长的医学历史上,肠癌一直以其骇人的发病率让人心生畏惧。一个小小的肠道不适,也可能让人陷入无尽的恐慌,特别是当听说肠道里长了息肉,更是让人手足无措。那么,肠息肉与肠癌之间究竟有多远?息肉是如何悄然转化为大肠癌的呢?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紧急进行肠镜检查呢?
4月15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的黄志良副主任医师,以直播的形式为广大网友科普肠癌的相关知识。直播中,他详细解读了肠道息肉与肠癌之间的微妙关系。肠道息肉,简单来说,就是肠道黏膜上出现的异常凸起,多数为良性,但如果不加以干预,也有可能逐渐演变为肠癌。息肉转变为肠癌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需要经历漫长的岁月洗礼,大约需要经历8到10年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肠道黏膜会经历增生、腺瘤样息肉形成、肿瘤发生等阶段。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早发现并干预息肉,是预防肠癌的关键。
那么,哪些人应该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呢?黄志良医生特别强调了三类高危人群。有肠癌家族病史的人群,由于肠癌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因此这类人群的肠癌发病率较高。经常便秘的人群,长期便秘、腹泻以及患有慢性结肠炎等疾病的人,面临的肠癌风险较大。中老年群体也是肠癌的高发人群,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除了以上高危人群外,黄志良医生还提到了预防肠癌的一些重要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是预防肠癌的基础。坚持适度有规律的运动也有助于降低肠癌风险。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定期进行肠道检查至关重要。黄志良医生从事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和研究多年,对胃癌、结直肠癌等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他强调,面对胃肠道肿瘤,我们应积极接受科学治疗,保持信心。通过直播的形式普及肠癌知识,也是他希望帮助更多人了解并战胜这一疾病的方式之一。
肠息肉与肠癌之间虽然有一段距离,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了解肠息肉、关注身体变化、定期进行肠镜检查、积极预防和治疗,才是远离肠癌的关键。黄志良医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为我们在预防和治疗肠癌的道路上提供了宝贵的指导。让我们共同关注肠道健康,远离疾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