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手术后所引起的并发症有哪些

恶性肿瘤 2024-12-18 13:18恶性肿瘤www.zhongliuw.cn

乳腺癌,这一令众多女性备受困扰的疾病,其发生无疑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带来直接威胁。随着我国的医疗技术日新月异,针对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其中,手术治疗因其直接、有效的特点,成为临床上广泛采用的方法。手术带来的并发症同样需要我们关注。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究乳腺癌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策略。

一提到乳腺癌的典型症状,我们想到了早期与晚期的差异。在早期,乳腺癌的症状相对较轻,治愈的几率较高。一旦进入晚期,症状会愈发严重。乳腺癌患者最明显的症状便是乳腺出现肿块,多数患者因此而就诊。除此之外,皮肤改变、乳腺疼痛、乳头溢液以及腋窝淋巴结的肿大都是乳腺癌的典型症状。随着病情的恶化,这些症状会进一步加剧,甚至可能出现乳头的改变和癌细胞的转移。

手术治疗作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尽管能取得显著效果,但术后并发症的防范与处理同样不容忽视。术后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注意护理,伤口容易发生感染。出血也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多发生在乳房肿块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后。为了防范这些并发症,除了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手术外,术后的护理工作同样重要。

那么,如何应对这些并发症呢?对于出血,术中要彻底止血,并注意引流管放置的位置,适当加压包扎。对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术后可以指导患者做适当的康复锻炼。如果出现了水肿,可以让患者抬高患肢,使用弹力绷带包扎,避免过度劳累,预防感染。重度水肿时,可以进行上肢功能锻炼,使用透热疗法。

除了手术治疗外,乳腺癌的治疗方法还包括其他多种治疗方式。无论选择何种治疗方法,我们都必须严格遵循以根治为主、保留功能及外形为辅的原则。在治疗的道路上,我们要充满信心,积极面对,与医生紧密合作,共同战胜病魔。

手术之道:乳腺癌治疗的探索与演变

一、手术适应症

Halsted首创的乳癌根治术,以其合理的手术方式和明确的疗效,成为百年来治疗乳腺癌的标配。近半个世纪,手术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的修改,趋势保守与扩大并行。乳房局部切除和全乳切除作为保守手术的代表,术后需辅以放疗,放射剂量在30~70Gy之间。对于严格筛选的局限性早期癌,此治疗方式效果显著。是否应将其作为早期乳癌的常规治疗方法,以及如何精准选择此类早期癌,仍需深入探讨。

二、手术禁忌症

1. 全身性禁忌症:如肿瘤远处转移、年老体弱无法耐受手术、一般情况差呈现恶液质、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无法耐受手术等。

2. 局部病灶的禁忌症:对于Ⅲ期患者,出现乳房皮肤桔皮样水肿超过乳房面积一半、乳房皮肤出现卫星状结节、乳腺癌侵犯胸壁、临床检查胸骨旁淋巴结肿大且证实为转移、患侧上肢水肿、锁骨上淋巴结病理证实为转移等情况之一者,需慎重考虑。而对于炎性乳腺癌,如有肿瘤破溃、乳房皮肤桔皮样水肿占全乳房面积l/3以内、癌瘤与胸大肌固定等情况之二者,亦需特别注意。

三、手术方式

1. 乳腺癌根治术:Halsted及Meger所倡导的根治术原则包括整块切除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切除全部乳腺及胸大、小肌、腋淋巴结的整块彻底切除。Haagensen则强调了手术的彻底性,包括细致剥离皮瓣、切断胸大、小肌并外翻、解剖腋窝等。术中需注意避免腋静脉损伤、气胸等常见并发症。术后则需防范皮下积液、皮片坏死、患侧上肢水肿等并发症,并及早进行功能锻炼。

2. 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此手术包括乳癌根治术及内乳淋巴结清除术,需切除第二、三、四肋软骨。胸膜外法因创伤小、并发症少,成为常用方法。

3. 仿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主要用于非浸润性癌或I期浸润性癌,以及Ⅱ期临床无明显腋淋巴结肿大的患者。手术方式包括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等步骤,最后整块切除全乳腺和腋下淋巴组织。

四、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局部治疗手段之一,其效果虽受射线生物学效应的影响,不如手术彻底,但在综合治疗、缩小手术范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术前放射治疗适用于原发灶较大、生长迅速、有明显皮肤水肿或胸肌粘连等情况。通过放射治疗,可以有效缩小肿瘤大小,为后续手术提供便利。

对于某些特定情况的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放射治疗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针对这些特定情况,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并详细阐述其要点。

对于需要接受术前放疗的患者,其适应症主要包括腋淋巴结较大或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有明显粘连的情况,应用术前化疗肿瘤退缩不理想的病例,以及争取手术切除的炎性乳腺癌患者。术前放疗的作用在于提高手术切除率,使部分无法手术的患者重新获得手术机会。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活力,降低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术前放疗也存在缺点,可能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影响术后的正确分期和激素受体测定。在放射方法上,应尽可能采用高能射线照射以保护正常组织,减少并发症。放射结束后约4至6周进行手术较为理想。

对于术后放射治疗,其是否必要曾经是乳腺癌治疗中争论最多的问题。随着对乳腺癌的新认识和治疗技术的进步,术后放疗的地位逐渐发生变化。它现在更多地被选择性地应用。其适应症包括单纯乳房切除术后、根治术后病理报告有腋中群或腋上群淋巴结转移等。放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乳腺癌的分期来确定。

随着放射设备和技术的改进及提高,以及放射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放射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对于局部晚期肿瘤,无手术指征的情况下,放射治疗开始转向根治性治疗。原发灶小于3cm、N0或N1的病人可考虑小手术加放疗。而对于复发和转移灶的放射治疗,适当的局部治疗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除了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乳腺癌的病因也值得我们关注。年龄是乳腺癌的一个重要病因,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非浸润性癌则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当癌瘤局限在乳腺导管或腺泡内时称为非浸润性癌。其他因素也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例如遗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

乳腺癌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肿瘤的大小和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而了解乳腺癌的病因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癌症的演变与分类

癌症,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其内部世界却充满了复杂的演变与分类。今天,我们将一同深入了解浸润性特殊型癌与浸润性非特殊型癌的特点。

浸润性特殊型癌,占据20%的比例,犹如癌症世界中的一座冰山一角。乳头状癌,就发生在乳管的上皮细胞上,其实质以乳头状结构为主,可能是非浸润性或浸润性的。髓样癌则伴随着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其切面常常出现坏死和出血。而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量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在癌细胞的间质中,尤其在癌的周边部,这通常被视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小管癌、腺样囊性癌、大汗腺样癌、粘液腺癌、鳞状细胞癌以及乳头派杰氏病等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形态,比如粘液腺癌,其癌细胞富含嗜酸性胞浆,形成丰富的粘液湖。而鳞状细胞癌则来源于鳞状上皮化生的乳腺导管上皮,其癌实质全部为典型的鳞状细胞癌。

再来看浸润性非特殊型癌,占10%的比例。这一类癌症中,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包括我们常说的小细胞型浸润癌。而导管癌则明显浸润间质,有时甚至可以超过癌实质的一半。硬癌的癌细胞排列成细条束或零散分布,几乎不形成腺样结构。而单纯癌则介于硬癌与髓样癌之间,其实质与纤维间质成分比例相近。腺癌的癌细胞呈腺管样排列,层次多且极性紊乱。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生长方式,这些都为我们理解和治疗癌症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在这个复杂的癌症世界中,每一类型的癌症都有其独特的生长方式和特点。了解这些特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癌症的发展过程,也有助于我们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希望我们能共同努力,攻克这个困扰人类的难题。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