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对大肠癌的认识

恶性肿瘤 2017-07-11 11:06恶性肿瘤www.zhongliuw.cn

大肠癌是由大肠粘膜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包括结肠癌、直肠癌和肛管癌3个部分,其中直肠癌发生率最高。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北美、西欧、北欧、新西兰等,大肠癌往往占肿瘤发病的第一、二位。东欧、南欧是中等发病区。一些亚、非、拉美发展中的国家较低。在中囤,大肠癌的发病,以长江中下游与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台湾及香港等地区较高。此外,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发病率也较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上海是中国大肠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近年来发病率在迅速上升。而在发达国家,由于宣传教育,人民加强自我防护,大肠癖的发病率已趋于下降。中国大肠癌的发病具有发病年龄偏轻,病变部位偏低及多见合并血吸虫等3个特点。

中国医学解大肠癌

1.中国学

中医学虽没有大肠癌一名,但在2000多年前就已初步认识了大肠癌的病因病机,此后历代医学从不同侧面对本病的认识和治法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和补充,至明清时,中医学对此病的认识更趋全面。如明朝认为“凡脾肾不足产后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景岳全书·积聚》)。又如清朝王肯堂则言“又有生平性情暴急,纵食膏粱,或兼补术,蕴毒结于脏腑,火热流注肛门,结而为肿。”(《正宗·脏毒论》),从情志、等方面阐明了大肠癌的成因。

综合诸医家的论述,一致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饮食不节,忧思抑郁,久泻久痢,劳倦体虚,感受外邪,湿毒蕴结等因素引起。此等因素致脾胃受损,水谷精微不能运化输布,以致湿浊内生。加之五脏虚衰(尤以脾弱为主),正气不足,易受外邪,邪毒滞肠道,日久积聚成块,肿块阻塞肠道,排便艰难或粪便变细变形;湿毒久蕴,化热灼伤血络,则见便血;热毒炽盛,肉腐络伤,则便下脓血,或如鱼胨状,恶臭难闻;久泻久痢,肾阳不足,不能温运脾阳,从致脾肾。久病累及肝肾,精血亏虚,出现肝肾,终至神离气脱,离决。

2.中国蒙医学

在肝脏未运化之精华所产生恶血流往于大肠而滞留于某一薄弱处,再与赫依相混,进而由赫依,血热致使大肠受损所致。故其性质属聚合性慢性病。本病大多为大肠扩散热型,当病热加重,则血热元盛而转化为大肠渗出型包如病,进而在此基础上久聚凝结成为大肠血痞。

3.中国朝医学

在癌形成之前已患其他肠病,久而久之以手阳明经和足阳明经结至而逐渐癌变。肠癌不是突发,而是因火气招来的肠热,诱发长期炎症,不及时治疗就癌变。

传统医学没有大肠癌一词,但对大肠癌的认识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医学典籍《内经》。《灵枢五变》篇说:“人之善病肠中积聚。”《素问·气厥论》篇则说“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虑瘕,为沉。”最早提出了大肠癌的成因。传统医学应用于大肠癌的治疗中,可以配合手术、放疗和化疗起增敏、增效,减少放疗、化疗不良反应的作用;对于姑息性手术者或晚期失去手术机会者,可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蒙医学称之为“大肠血痞”。

大肠癌在传统医学中属于称谓不一。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中医学称之为“症瘕”、“积聚”、“脏毒”、“肠覃”、“锁肛痔”等;

大肠癌常识专家免费咨询热线:湖南健康(湘120)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

恶性肿瘤,乳腺肿瘤,淋巴肿瘤,肿瘤标志物,胰腺肿瘤,甲状腺肿瘤,脑部肿瘤,良性肿瘤,骨肿瘤